跳到主要内容位置

整理了5个JavaScript怪异行为及其原因

如果你用 JavaScript 写过项目或者参加过面试,那一定遇到过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。JavaScript 早期的规范不统一,也没有严格的标准,再加上它的语法灵活多样,有些看起来就不正确的代码却能正常执行,一些看起来符合逻辑的代码,运行结果却相差十万八千里。这些问题在日常开发中经常会导致 BUG,更重要的是,很多面试官会把它们拿出来当考验咱们 JS 工程师的能力。那么这篇文章就总结了 5 个 JavaScript 比较坑的问题,以及它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。

1、可选分号#

问题:

function foo() {    return   {     value: 1  };}console.log(typeof foo());

你可能会认为它的输出结果是 "object",但是结果却是 undefined。乍一看代码好像没什么问题,但是细心一点可以看到 return 语句返回的对象放到了下一行,那么问题就来了:JavaScript 的分号是可选的,return 语句在换行后,JavaScript 会自动给它的结尾加上分号,而在 return 之后的代码都不会执行,所以 foo() 的返回结果是 undefined。解决方法是在每行结尾都写上分号,这样就能清楚的知道代码在哪里结束。

2、this 指向#

问题:

var a = 5;var obj = {    a: 3,  foo: function() {    console.log(this.a);  }}
var objFoo = obj.foo;objFoo();

答案为 5。在调用函数时,它内部的 this 指向的是调用对象,例如 obj.foo() this 指向的是 obj 对象。如果在全局调用函数时, this 指向的是全局对象,在浏览器中为 window。objFoo 相当于是在获取了 obj 对象的 foo 方法引用后,在全局进行调用,所以 this 指向的是 window 对象。使用 var 在顶级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会添加到 window 中,所以 objFoo() 调用打印的是全局中的 a,即 5。

3、数组长度#

问题:

const arr = [1, 2, 3, 4];arr.length = 0;console.log(arr[0]);

结果为 undefined, 因为 array 的 length 属性同时也能反过来控制数组的元素数量,在给 arr.length 设置为 0 时,arr 就变成了空数组,再访问里边的元素就都是 undefined 了。

4、提升(Hoisting)#

问题:

function bar() {  return foo;  foo = 10;  function foo() {}  var foo = '11';}console.log(typeof bar());

结果为 function。使用 var 声明的变量和使用 funtion 定义的函数会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顶部,所以变量可以先赋值,后使用 var 进行声明,而函数则可以先调用后定义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使用 var 定义(指在声明的同时进行赋值)的变量,只会提升声明部分,赋值部分不会被提升,例如示例中的 var foo = '11' 会提升 var foo,但 foo = 11 保留在原位。在定义 bar() 函数时,同时会创建一个作用域,提升会把相关变量和函数放到 bar() 函数的第一行。 综合上边的规则,可以知道 foo() 函数和 foo 变量的声明进行了提升,因为 foo 变量与同名,但是只有声明,所以不会覆盖函数的值,foo 仍然指向的是函数。之后就直接使用 return 语句返回了结果,后边的代码就不会再执行了。bar() 中的代码其实是下边这种形式:

function bar() {  function foo() {}  var foo;  return foo;  foo = 10;  var foo = '11';}

5、作用域与闭包#

问题:

for(var i = 0; i < 3; i++) {  setTimeout(() => {    console.log(i);  });}

你可能会认为上方代码的结果为 0 1 2,但实际上是 3 3 3,这是因为使用 var 关键字定义的变量没有块级作用域,在 for 循环中定义的 i 相当于是全局变量,它会添加到 window 变量中,即使在 for 循环退出后也能访问 i 的值。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,使用 setTimeout() 推迟的函数会在 for 循环结束后才执行,此时 i 的值已经变成 3 了,所以 3 个 setTimeout() 中的函数都会打印出 3。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。

第 1 种是使用 let 关键字定义变量 i,这样在每次循环时,都会创建一个新的作用域,因此每个作用域中的 i 是相互独立的,这样就能打印出 0 1 2

第 2 种方法是使用自执行函数,例如下边代码这样:

for(var i = 0; i < 3; i++) {    (function(i) {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console.log(i);    })  })(i)}

这时,i 通过参数传递给了匿名的自执行函数,同时自执行函数创建了一个闭包,所以它会捕获 i 的值,相当于在内部复制了参数 i 的值,所以无论外边的 i 怎么变化,它内部的值都不会发生改变。这样也能打印出 0 1 2

小结#

这 5 个问题揭露了 JavaScript 中常见的一些坑,稍微不注意就会留下隐患,并且难以察觉,例如一个简单的换行、 this 指向的改变、意外修改数组的长度、变量和函数提升、作用域的创建都有可能出现异外的情况。这些问题可能在日常开发中并不多见,但是经常会出现在 JS 笔试和面试中,用于考察面试者对 JS 的熟悉程度。另外, JS 中的坑远不止这些,所以需要在日常中多积累,另外也可关注本博客,我会不定时的更新 JavaScript 使用上的问题,感谢!